2009 ~ 社團法人中華心蓮心公益協會

2009年11月28日

談家庭倫理及社會倫理

【談家庭倫理及社會倫理】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良好的社會風俗習慣,源自於『家庭倫理』的認識、培養、推行及建立,一個善良的『社會倫理』,不可或缺必需要有一個善良『家庭倫理』為基礎,互為因果。        我們的社會形態已經慢慢在轉變,『家庭倫理、社會倫理』己漸漸在式微、流失,這是個警訊。我記得在我小時候,爸媽跟我們小孩講話訓示,我們都會必恭必敬接受教誨,三餐吃飯,我們都會等爸媽先上桌吃飯,我們才敢上桌吃飯。小時候在學校讀書,看到老師我們都會立正站好,非常恭敬,不敢大聲回話(這是50多年前的舊往事),回觀今天,我們的社會每天在發生的逆倫事件,價值觀的變異導致基礎教育的失敗,以致造成珍貴『家庭倫理』的流失,相對珍貴『社會倫理』也跟著流失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這幾年每天下鄉訪視貧戶慰助,發現不是都巿的問題嚴重,而是鄉下的問題也很嚴重,在家庭裡父母丟棄子女,子女放棄父母的家庭比比皆是,在社會中,作奸犯科、殺人放火、販毒走私、唯利是圖均不以為意,不正確的不好的價值觀,造成這幾千年留下的龐大優良傳統倫理資產的慢慢喪失,這是我們深引以為痛的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心蓮心公益協會自3月創立至今,匆匆已走過了8個月的時間了,時間消逝的非常快,我及陳媽昭榮全心全力投入『心蓮心公益協會』,我們有堅定的心,不移的信念,不回頭看,不重陷覆轍,務必要把『心蓮心公益協會』的基礎打好。秉持著十多年前立下的心願,救助弱勢、幫助貧困,宗旨沒變、行事風格沒變,理念沒變、大目標也沒變,我們要以一顆虔誠而謙卑的心,尊貴而不浮華,營造善良『家庭倫理』、營造善良『社會倫理』,無所求的付出,這才是我們要的,這也是我們的希望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...


2009年6月19日

低收入戶政策之得失討論
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這十幾年,每次下鄉去訪視慰助貧苦鄉親,內心中總有幾分的遺憾,一般貧戶與政府認列之低收入戶,差異其實僅一紙之隔,但待遇就有天攘之別,應受補助而不能補助的狀況就發生了。      申請低收入戶之認列條件,限制條件嚴苛,第一:凡申請人有土地,而這塊土地是祖先留下的,完全不能種植作物,是荒廢無生產價值,小小的一塊廢地,低收入戶之條件就不合,就不能認列,就是不准。第二:凡申請人有兒、有女,兒子已經失蹤多年,完全失去聯絡,或女兒已遠嫁外地,也均未聯絡,這也不能符合低收入戶之認可,也是不准。以致每年被排除在低收入戶申請門崁之外的貧戶申請人名額,幾乎是核准的好幾倍,這是不好的一種政策,是「劣政」。   以捐棺及助貧而論,如果設限為低收入戶才能接受捐贈補助的話,那是不公平的,而且是一個配合的「劣政」。簡單的說:已被列入核准低收入戶,每人每月約可接受四千元到七千元不等之政府補助(視戶口及級數,金額有不同),而未能通過申請門崁的貧戶,可是每個月一毛錢都領不到補助款,其原因就因為他不幸在戶籍上有一個失蹤多年的兒子,或他有一個女兒遠嫁外地,從未聯絡。或他有一塊祖先留下過繼給他,荒廢、毫無生產價值、雜草叢生的土地,那麼申請低收入戶的資格就不符合,申請就不准。   陳爸今天會講這一句話,就是因為這幾年來每次下鄉去訪視貧戶,內心總有說不盡的感觸,台灣這麼有錢的國家,為什麼還有像非洲甘比亞、肯亞等低落後國家一般的民眾,生活那麼相似、雷同,那麼接近,而卻讓這種事繼續發生,繼續下去,聞、問之間相差這麼多。   陳爸今年二月因理念的不同而離開滿庭芳,另外創立了心蓮心公益協會,我及昭榮所立定的救助貧困,幫助弱勢的方向、目標還是沒變。陳爸今年雖然已六十多歲了,但體力精神還是非常的好,不若他人說我體力不好,要退休了,這是錯的,全國的朋友,您們會相信嗎?   陳爸還是一句話!做公益要「無所求、無怨無悔、默默的做!」不為名、不為利,要懂得付出,要懂得放下,人生才有意義,人生才有價值。   與全國贊助會兄、會姊、心蓮心公益協會會員、志工共勉之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...


2009年5月24日

昭榮的願望

昭榮的願望:            從小在花蓮玉里鄉下長大,一直到小學畢業都是在父母的管教下快樂的成長。玉里是一個台灣最偏遠的小鄉村、純樸、憨厚、老實、乾淨、美麗的小鎮,我的兒時回憶是甜蜜的。 小學畢業後,爸、媽決定要我及我們家對面林同學一起,遠到台南城光中學去求學,父母的一番心意我到現在才瞭解,我能有今天的獨立性格,就是這一個決定影響的。花蓮小孩來到台南,人生地不熟,在學校都被當「原住民」看!被欺負的很慘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小時的磨練,更使我長大後能勇敢面對挫折,面對挑戰,這十幾年很感謝全國鄉親的肯定,大家的愛護支持使我有回饋社會,愛鄉愛里的一天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今年2月中弦,爸爸、媽媽、從花蓮回來後,我一直鼓勵爸爸、媽媽,在台北成立新的公益協會,我們離開花蓮,不等於不能做公益,尤其在台北大都會,我們要秉持以前18年前,下定做公益救助貧困的決心,更能發揚這個精神,把公益協會做到全國。            我很高興爸爸、媽媽同意了我這個看法,今年終於成立了「台北市心蓮心公益協會」。這是一小步,是起點!我們往後還要在全國成立,北、中、南、宜、花東等五個分會,我及我爸、媽,一生的志願決不會中途而癈,沒人能阻擋的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...


2009年3月11日

德不孤,必有鄰

       最近很多全國的愛心朋友,一直打電話來,要一起參予做公益,去幫助邊沿角落苦難鄉親。尤其宜蘭、台中、台東三縣市已有認同理念愛心人士,打電話主動要求成立分會。陳爸內心深為感動,【德不孤,必有鄰】,真是一點也沒錯,更加堅定了我創立第二個公益協會的決心。十多年前立下的「做公益、捐棺助貧」的心願不能停止,要繼續下去。            陳爸已決定,「行善助人」,越多越好,越快越好!「捐棺助貧」不能等,我要趁現在體力還可以,趕快動起來,我已經在郵局重新登記了劃撥帳號,如果大家不嫌棄,請心蓮心,手牽手,一起來做公益吧!   創立一個新的公益協會,千頭萬緒,作業如果有點慢,也請大家見諒!         陳爸  98.3....


Pages 71234 »
 
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|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- Premium Blogger Themes | Macys Printable Coupons